
從2007年青澀學子到2024年"勞動模范",邵澤濤始終踐行著"設備轟鳴處即是戰場"的信念。深夜設備故障的緊急搶修中,他披星戴月的身影定格成車間最動人的剪影;在維修班長崗位上,他用行動詮釋"匠心在方寸之間"的真諦。正是這種將每顆螺絲都擰到極致的執著,讓他在平凡崗位書寫出非凡篇章。
當傳統制造業遭遇轉型陣痛,邵澤濤以創新思維為利劍,在技術壁壘中劈開新路。面對壓延接頭硫化機的"安全之痛",他夜以繼日的尋求破解方法、改進技術、拓新思路,最終不僅消除隱患,更將操作效率大大提升;除此之外,他還主導了多項技術創新項目,包括2#內襯層擺膠裝置的氣動化改造、生產線溫控加裝報警項目、內襯層卷取提速項目。12項創新提案如星火燎原,27.88萬元的成本優化數字背后,躍動著一個技術革新者永不停歇的思維脈搏。
在電氣自動化浪潮奔涌的時代,邵澤濤始終保持著"知識恐慌"的清醒認知。他的工位抽屜里,與工藝電器相關的典籍書頁早已泛黃卷邊,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三千余條設備參數與改進構想。邵澤濤不斷充實專業知識,持續提升技能水平。面對復雜的技術難題,憑借深厚的知識儲備和精湛技藝,總能冷靜分析,從容應對,迅速找到解決方案,帶領團隊不斷突破技術瓶頸,勇攀高峰。
作為部件車間保全班組電氣專業的領航者,邵澤濤深諳"獨行快,眾行遠"的管理哲學。他獨創"三帶三創"工作法(帶思想創理念、帶技術創效益、帶作風創標桿)讓團隊煥發蓬勃生機。在270余次修舊利廢實踐中,邵澤濤積極發揮引領作用,耐心指導同事,無私傳授技術經驗。在他的帶領下,保全班組使報廢零部件煥發“二次生命”,成績斐然。當青年技工面對技術迷茫時,他帶隊研討,讓技術創新蔚然成風。邵澤濤正以集體智慧續寫著愛崗敬業的新篇章。
從晨曦微露到星垂平野,邵澤濤用十八年光陰在輪胎與生產線間鐫刻初心。在他身上,我們看見新時代產業工人最璀璨的模樣——既有"擇一事終一生"的執著專注,更具"偏毫厘不敢安"的精益求精;既守"千萬錘成一器"的卓越追求,更懷"敢教日月換新天"的創新豪情。豐源輪胎的輝煌史詩,終將在這樣的傳承與超越中,書寫出更加壯麗的篇章!